·
因为法简效宏,最近爱上刮痧的人日渐增多。虽然在刮痧治疗的同时,可以配合服用中药来巩固和加强疗效,但有些药物的使用还须慎重,因为如果刚好遇到一刮一药协同起效,有时会太过迅猛,仿佛两位高手强强联手,得需要被治疗者有足够的正气才可撑住,不然就算是向好的排病反应,也可能会让人较难承受其重。
另外,一般情况下,用药的医师采刮痧疗法者少,也就可能无意识地忽略或未能有机会了解刮痧后用药的取舍。故谨以此篇抛砖引玉,以免用药时顾及不到刮痧后用药与平常用药的不同。
图片选自网络“中医世家”
现根据清代郭志邃先生所著的《痧胀玉衡》,摘录刮痧后的禁用药物如下,以便大家参考:
- 黄连、黄芩:冷性凝滞,痧中忌用。用须酒炒或姜汁制。
- 生地:血瘀者,非其所宜。
- 熟地、白芍:补血敛血,痧所大忌。
- 参、芪、白术、山药:用之恐补毒瓦斯,痧所大禁。
- 甘草:用之恐成痧块难治,在所忌用。
- 白茯苓:恐其渗湿,实其痧气,俱在禁例。
- 半夏、白芷、苍术:性燥忌用。
- 竹沥:性寒,忌用。用须姜汁,方走经络。
- 木瓜、五味子:酸敛,忌用。
- 升麻:禁用,恐提痧气上升,而难遏也。
- 干姜:过服寒冷之水,宜少用之,善散寒气也。若用之不当,亦能助热毒,当忌。
- 麻黄:发表太过,禁用。
- 玄参:色黑止血,痧有瘀血,忌用。
- 花粉:性沉寒,止渴。痧毒未清者忌用,恐凝滞痧气也。
- 防风:若乃臣使之味,仅取为透窍之佐,不比麻黄、羌活专攻发表,反有升宣火毒之虑也。
可见上述中药基本属于寒、燥、酸、敛、补气、补血、发表、渗湿及止血之类,故遇此类药物时,即便未列于此,亦须谨慎定夺是否可用,若辨其可用,也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方式。
曾经以为书中这些药物的禁忌,源于当时生活水平偏低,人们普遍营养不足、体质偏弱所致,现在看来,前人留下的句句嘱托仍需谨记。